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PARKER液压电磁换向阀的常见故障有哪些?

PARKER液压电磁换向阀的常见故障有哪些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9-04      浏览次数:59
    • PARKER液压电磁换向阀的常见故障可分为机械故障、电气故障和系统关联故障三大类,具体表现及成因如下:


      一、机械类故障(阀芯与阀体相关)

      阀芯卡滞或换向不到位

      原因:液压油污染(混入金属颗粒、粉尘等杂质),导致阀芯与阀体配合面磨损或卡阻;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过小(安装时错位或加工误差);弹簧疲劳、断裂或预紧力不足,无法推动阀芯复位;阀体安装螺栓受力不均,导致阀体变形挤压阀芯。

      表现:执行元件(油缸 / 马达)动作卡顿、延迟,或无法换向;断电后阀芯无法复位,执行元件保持在某一位置。

      内漏严重

      原因:阀芯与阀体配合面磨损(间隙超过 0.005mm);密封件(O 型圈、导向环)老化、开裂或装配划伤;阀芯表面锈蚀、有划痕,导致密封失效;阀体铸造缺陷(砂眼、气孔)形成内漏通道。

      表现:系统压力保不住(压力表数值下降快);执行元件 “漂移"(无负载时自行缓慢移动);空载时系统温升异常(内漏导致能量损耗)。

      外漏

      原因:阀体与管路接口的密封件(垫片、O 型圈)老化;接头螺纹松动或安装时密封带 / 胶进入阀体;阀体安装面不平(与集成块贴合不良);线圈与阀体结合处密封失效(进水或油液渗漏)。

      表现:阀体外部、接口处有明显油迹;工作时油液滴落,污染环境。


      二、电气类故障(电磁部件相关)

      线圈烧毁或断路

      原因:供电电压超过额定值(如 DC24V 阀接入 AC220V);线圈长期通电发热(频繁换向或过载);密封失效导致线圈受潮(绝缘层损坏);接线端子松动,产生电弧烧毁线圈。

      表现:通电后阀无动作;用万用表测量线圈电阻,阻值为无穷大(断路)或接近 0(短路);线圈表面发黑、有焦糊味。

      电磁铁吸合不良

      原因:衔铁与铁芯之间有杂质(油污、金属屑);衔铁锈蚀、卡滞,无法顺畅移动;弹簧反力过大(超过电磁铁吸力);线圈磁力衰减(部分漆包线断裂)。

      表现:通电时线圈有 “嗡嗡" 异响;阀芯换向力不足,动作迟缓;断电后衔铁无法复位。

      控制信号异常

      原因:PLC 输出信号中断或电压不稳;接线错误(正负极接反,或信号线与动力线干扰);插头松动、接触不良。

      表现:阀偶尔不响应控制指令;换向动作无规律(时好时坏)。


      三、系统关联故障(外部因素导致)

      液压油污染或劣化

      原因:油液未定期更换,杂质超标;油箱密封不良,混入水分、灰尘;过滤器失效,未起到过滤作用。

      表现:加速阀芯磨损、密封件老化,间接导致卡滞、内漏等故障(属于根源性故障)。

      系统压力异常

      原因:工作压力超过阀的额定压力(PARKER 阀通常额定压力 350bar);压力波动过大(如泵的脉动未消除)。

      表现:阀体变形、密封件撕裂,或阀芯因高压冲击过度磨损。

      油温过高

      原因:冷却系统失效,油温超过 60℃(常规密封件耐温上限);系统长期满负荷运行,发热量大。

      表现:密封件加速老化(硬度变化、开裂);油液粘度下降,内漏加剧。

      这些故障中,油液污染和密封件老化是最常见的诱因,日常维护中需重点关注液压油清洁度和定期更换密封件,可大幅降低故障概率。若出现故障,建议按 “先电气检测(线圈、信号)→ 再机械检查(阀芯、密封件)→ 最后排查系统因素(油液、压力)" 的顺序定位问题。